流域氮污染来源的定量解析取得进展
氮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限制性因子,已成为全球水生生态系统中备受关注的污染物。受DIC施肥作用的影响,喀斯特地区湖泊生态系统对氮污染的响应更敏感,氮污染带来的生态环境负面效应较非喀地区也更加严重。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目前喀斯特湖泊的氮源定量识别仍是一个难题。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陈敬安课题组以我国喀斯特地区浅水型湖泊—威宁草海为研究对象,应用硝酸盐δ15N-δ18O双同位素技术,结合水化学,定量解析草海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草海硝酸盐来源主要包括农业活动、大气降水和城镇污水。SIAR模型计算显示,不同来源氮污染的平均贡献依次为农业活动(42%)>大气降水(41%)>城镇污水(17%)。基于此,提出对喀斯特湖泊需进行更为严格的退耕还湖和污水集中处理等氮污染管控措施,本研究为喀斯特湖泊氮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上,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gee.2020.107089。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B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No. XDB40000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612441 ,41807394)等基金项目支持。
图1 草海采样点分布图
图2 草海硝酸盐各主要来源贡献率统计图
(陈敬安课题组/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