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坡面水土流失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坡面是小流域的基本空间组成单元。研究坡面产流产沙过程、方式及影响因素,是研究流域水土流失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喀斯特地区岩溶发育强烈,具有地表、地下双重水文地质结构,由此所导致的径流产汇流及在其作用下产生的土壤侵蚀过程和方式与非喀斯特地区有较大差异。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世杰研究员所带领的课题组在贵州安顺普定陈旗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石灰岩坡地上开展了为期四年的坡面径流与土壤流失连续观测研究。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6类全坡面大型径流场次降雨地表径流与土壤流失的野外实测结果,结合下垫面特征因素(土壤、植被、表层岩溶带发育状况)和降雨特征(降雨量、降雨强度和前期降雨),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状况、植被覆盖条件以及各类降雨雨型对喀斯特石灰岩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揭示了在表层岩溶带强烈发育的我国西南喀斯特石灰岩地区坡面产流产沙特点和主导影响因素,阐明了表层岩溶带发育对石灰岩坡面产流产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项研究是对现有喀斯特地区坡面水土流失过程和机理研究的重要补充,对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制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该成果已发表在土壤侵蚀研究国际刊物Catena 上(Volume:
(环境室 彭韬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