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郑玫教授学术报告
应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冯新斌研究员邀请,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郑玫教授于9月24日访问地化所,并在环境室三楼会议室作题为“大气细颗粒物来源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环境室主任冯新斌研究员主持,全所60余名师生参加学术报告会。
冯新斌研究员主持会议
郑玫教授作报告
郑玫教授报告介绍了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近年来我国所面临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认识大气PM2.5的来源是污染控制和政策制定的关键。郑玫教授的报告回顾了近十年来我国应对PM2.5污染的研究历程,从高时间分辨率在线观测网络以及排放清单的建立,再到遥感技术、天气-大气化学模型和大气传输模型的应用,深刻地认识了我国大气PM2.5的来源与分布特点,评估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于降低PM2.5的成效。另外,郑玫教授展望了即将开展的在线观测技术应用于海洋气溶胶空间分布和来源的研究,并强调多学科交叉对于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报告会现场
报告会上,郑玫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启发性强。她通过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大家受益匪浅。郑玫教授与参会师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交流。会议现场气氛热烈,在场科研人员及学生均表示获益良多,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
报告人简介:
郑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前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城市和海洋环境中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方面的研究工作。199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学士学位,1993年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0年于美国罗德岛大学获博士学位,此外在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过;2010年引进到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授。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参与中英合作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基金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科技部973项目等。已发表SCI论文约138篇,引用6000多次,目前任国际全球大气化学(IGAC)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生物质燃烧协会(IBBI)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任美国地球物理联盟(AGU)会议委员会委员。
(环境室 徐丹 周云红/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