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地环所谭亮成研究员学术报告
应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罗维均研究员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谭亮成研究员于2月28日-3月1日访问地化所。并于2月28日在地化所环境室三楼会议室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中亚全新世水文变化与史前丝绸之路”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地化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罗维均研究员主持。
洞穴石笋是记录古气候信息的理想材料之一。在洞穴系统中,当雨水渗入土壤,溶解土壤空气中的CO2,形成侵蚀能力较强的碳酸溶液,随后便溶解基岩,生成碳酸钙溶液,然后以滴水由洞穴顶板向洞穴地面滴落,当洞穴空气CO2分压低于滴水的CO2分压,促进滴水脱气,过饱和析出碳酸钙沉淀,长期累积便形成石笋。石笋通常用于重建全球温度变化、降雨量变化、季风变化规律、大气水汽循环以及区域水文演化过程。谭亮成研究员分享了在吉尔吉斯坦Talisman Cave洞穴石笋最新研究成果,运用石笋δ18O值、δ13C值和Sr/Ca比值重建中亚内部中晚全新世降水变化序列,发现中亚在公元前5820-5180年之间存在以此持续达640年的超级大干旱,推迟了史前大陆文化交流沿绿洲路线发展。随着干旱结束,降雨增加,中亚地区绿洲发展,农牧业活动增强,最终在公元前4000-3000年开通了跨欧亚大陆文化交流的绿洲路线,即史前丝绸之路。报告将自然环境变化与文化变迁相结合,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激发了参会师生的浓厚兴趣,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罗维均研究员主持报告会
谭亮成研究员作报告
来访期间,谭亮成研究员对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考察,并与罗维均、赵敏和程安云老师就喀斯特洞穴系统现代过程观测、喀斯特流域水循环与碳循环研究进行交流。本次来访活动有力促进了地化所与科研院所同行的学术交流,提升了地化所在喀斯特水循环与碳循环及其洞穴观测领域的研究影响。
考察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环境室吕伊娜/供稿)
报告人简介:
谭亮成,男,1980年12月出生。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兼任地球环境学报执行主编,Science Bulletin执委和Scientific Reports编委。目前主要在我国和“一带一路”地区开展洞穴石笋研究,研究方向为石笋古气候、全新世气候变化、影响及人类适应、人类世环境变化等。共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包括在PNAS、EPSL、Geology等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被包括IPCC AR5、Science、Nature及子刊、PNAS等引用超过3400次。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和国家WRQB人才计划,获第六届刘东生杰出青年奖、青年地学论坛突出贡献奖等。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