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受阿根廷国家科学和技术研究委员会南方地区研究中心主任Prof. Dr. Jorge Oskar Rabassa邀请,我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洪冰研究员及彭海军博士研究生于2015年1月15日至30日在阿根廷东火地岛进行了泥炭地环境科学考察。
火地岛的西班牙文名称是Tierra del Fuego,是当今地球上最南端的人类常居区域,距南极圈和南极半岛最近,约800 km。由于该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和生态等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意义,阿根廷国家科学和技术研究委员会在归属于阿根廷的东火地岛的乌斯怀亚 (Ushuaia)市,设立了一个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即阿根廷国家科学和技术研究委员会南方地区研究中心,从事南部海洋及第四纪地貌与地质研究,同时为阿根廷和世界各国的科学工作者到该区开展科学研究和合作提供平台。中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亦以此地为进入南极大陆前的补给停留地。
该区盛行冷湿多云的极地海洋性气候,夏季 (一月) 日平均气温约9.2℃,比南美洲大陆腹地较冷;冬季 (七月) 约1.6℃,比南美洲大陆腹地较暖;年平均降雨约570 mm。乌斯怀亚市周围低海拨山区基本上为典型的亚南极落叶森林覆盖。其南部与—条东西向长约150 km的Beagle 海渠相邻,水深约100 m到200 m。Beagle 海渠切断了南北的山系,地形上像一个风漏斗,起着汇聚西风的作用,因而该区是研究南半球西风及其影响的有利场所。南半球西风的强度及其变化是当今全球环境变化科学的前沿领域之一,因为它可能通过影响绕南极环流及南部海洋涌升流等而影响全球海洋环流系统,并最终对全球气候变化发生影响。南半球西风强度演变的信号,通过影响该区降雨的变化,被记录到该区泥炭中植物纤维素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中。研究火地岛泥炭性质及发育状况,从火地岛泥炭沉积中提取南半球西风强度演变的信号,探索南半球西风对北半球气候,特别是对亚洲季风的可能影响,是洪冰研究员课题组目前正在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得到国家基金委的资助。
我国对南半球的科学研究一直给予了很大关注。突出地表现在对南极研究的重视上。但对南极大陆以外的南半球陆地区域,中国科学工作者的实地调查研究工作还很少。因而中科院地球化学所与阿根廷国家科学和技术研究委员会合作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有可能对我国南极区域的科考战略起到补充和支持作用,有利于中国环境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 (洪冰课题组供稿)
洪冰研究员与Rabassa教授考察泥炭地
泥炭地工作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