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有机氯农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削减乃至禁用,这些传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逐渐从一次来源排放转为从环境介质(尤其是土壤)中的二次来源排放,汇区残留有机污染物地球化学过程如何影响区域/全球污染物分布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早期的研究更多针对土-气界面交换和大气长距离迁移对于污染物在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传输、重新分布和归趋的重要影响。大河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传输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独特的有机污染物地球化学过程,成为影响和控制全球二次来源有机污染物环境归趋的关键过程。
近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林田等人围绕长江搬运的有机氯农药研究发现:长江搬运入海的六六六类农药,有超过70%的部分通过水-气界面扩散交换重新释放到大气中去,其中颗粒态向溶解态会发生显著转移,全年以大气净挥发为主,净挥发通量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对于滴滴涕类农药,颗粒态和溶解态之间并未发生显著转移,颗粒态滴滴涕仍以沉积物埋藏为最终归宿,而水-气界面扩散交换夏季以净挥发为主,冬季以净沉降为主,这和长江径流、气团来源等季节变化有直接关系。
本研究受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1103046)的联合资助。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 “Air-sea water exchange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along the sediment plume of a large contaminated river” 的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SCI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es505084j)。 (林田 供稿)